電磁場高速自動掃描技術在高速PCB設計中的應用
當然,現在有很多高速PCB分析和仿真設計工具,可以幫助工程師解決一些問題,可是目前在器件模型上還存在很多限制,例如能解決信號完整性(SI)仿真的IBIS模型就有很多器件沒有模型或者模型不準確。要精確仿真EMC問題,就必須用SPICE模型,但目前幾乎所有的ASIC都不能提供SPICE模型,而如果沒有SPICE模型,EMC仿真是無法把器件本身的輻射考慮在內的(器件的輻射比傳輸線的輻射大得多)。另外,仿真工具往往要在精度和仿真時間上進行折中,精度相對較高的,需要的計算時間很長,而仿真速度快的工具,其精度又很低。因此用這些工具進行仿真,不能完全解決高速PCB設計中的相互干擾問題。
我們知道,在多層PCB中高頻信號的回流路徑應該在該信號線層臨近的參考地平面(電源層或者地層)上,這樣的回流和阻抗最小,但是實際的地層或電源層中會有分割和鏤空,從而改變回流路徑,導致回流面積變大,引起電磁輻射和地彈噪聲。如果工程師能清楚電流路徑的話,就能避免大的回流路徑,從而有效控制電磁輻射。但信號回流路徑由信號線布線、PCB電源和地分布結構以及電源供電點、去耦電容和器件放置位置和數量等多種因素所決定,故而對復雜系統(tǒng)的回流路徑從理論上進行判定非常困難。
所以在設計階段排除輻射噪聲問題非常關鍵。我們用示波器能看到信號的波形,從而可幫助解決信號完整性問題,那么有沒有設備能看到輻射的“圖形”以及電路板上的回流呢?
電磁場高速掃描測量技術在各種電磁輻射測量方法中,有一種近場掃描測量方法能解決這個問題,該方法基于這樣的原理設計,即電磁輻射是被測設備(DUT)上的高頻電流回路形成的。如加拿大EMSCAN公司的電磁輻射掃描系統(tǒng)Emscan就是根據這個原理制成的,它采用H場陣列探頭(有32×40=1280個探頭)來探測DUT上的電流,在測量期間,DUT直接放在掃描器的上面。這些探頭可以檢測由于高頻電流發(fā)生變化而引起的電磁場的變化,系統(tǒng)可提供RF電流在PCB上空間分布的視覺圖像Emscan電磁兼容掃描系統(tǒng)已經在通信、汽車、辦公電器以及消費電子等工業(yè)領域得到廣泛應用,通過該系統(tǒng)提供的電流密度圖,工程師在進行電磁兼容性標準測試前就能發(fā)現有EMI問題的區(qū)域并采取相應措施。
近場掃描原理Emscan的測量主要在活性近場區(qū)域(r<<λ/2π)進行,DUT上發(fā)出的輻射信
號大部分被耦合到磁場探頭上,少量能量擴散到自由空間。磁場探頭耦合了近H場的磁通線以及PCB上的電流,另外它也獲取一些近E場的微量成分。
大電流低電壓電流源主要與磁場相關,而高電壓小電流電壓源則主要與電場相關,在PCB上
,純電場或者純磁場都是很少見的。RF和微波電路中,電路的輸入阻抗以及連接用的微帶或者微帶線,其阻抗都被設計為50歐姆,這種低阻抗設計使得這些元器件產生大電流和低電壓變化,此外數字電路的趨勢也是使用更低電壓差的邏輯器件,同時活性近場區(qū)域內的磁場波阻抗遠小于電場波阻抗。綜合這些因素,大部分PCB活性近場區(qū)域能量都包含在近磁場中,因此Emscan掃描系統(tǒng)采用的磁場環(huán)適合于這些PCB的近場診斷。
所有的環(huán)是一樣的,然而它們在反饋網絡中的位置不同,因此反饋網絡可感應各個環(huán)的響應,每個環(huán)相對參考源的響應都被測量出來并考慮為濾波轉移函數。為了保證測量的線性度,Emscan測量的是這個轉移函數的倒數。
由于采用了陣列天線和電子自動切換天線技術,因此測量速度大大加快,比手工單探頭測量方案快幾千倍,也比自動單探頭測量方案快幾百倍,能夠快速有效判斷電路修改前后的效果快速掃描技術及其先進幅度保持掃描技術和同步掃描技術使該系統(tǒng)能有效捕捉瞬態(tài)事件,同時它采用能提升頻譜分析儀測量精度的技術,提高了測量的精確性和可重復性。評估PCB近場輻射干擾的測量方法。
PCB輻射干擾情況的檢查可分幾步進行。首先確定需要掃描的區(qū)域,然后選擇能充分采樣掃描區(qū)域的探頭(柵格7.5mm),在100kHz~3GHz的頻率范圍內進行頻譜掃描,并存儲每個頻
率點的最大電平。注意,比較大的頻率點可利用空間掃描在掃描區(qū)域內作進一步檢查,這樣可以定位干擾源以及關鍵電路路徑。被測板必須盡可能靠近掃描器板,因為隨著距離增加,接收信噪比會降低,而且還會有“分離”效應。實際測量中,這個距離應該小于1.5cm。我們可以看到,對元件面的測量有時候可能會因為元器件的高度而使測量出現問題,因此元器件的高度必須要考慮,以對測量的電壓電平進行校正。